欢迎来到: 海外留学生人才网 · 四川站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

广州留学归国青年学者讲述奋斗故事
发布时间:2024-05-14 11:11 发布作者:海外留学生人才网

5月21日,广州市召开“我和祖国有个约会”留学归国青年学者故事分享会。

在故事会举行之前,广州市委统战部邀请各位分享嘉宾和部分在穗留学归国人员代表,专程前往位于海珠广场的广州华侨博物馆,认真观看精彩展陈。尤其在已故全国政协原副主席、著名爱国人士马万祺先生于1999年题写的“我和祖国有个约会”的珍贵展品前,久久伫立、深情追忆……

广州高质量发展

带来广阔发展空间

“广东是中国近代留学的发源地。”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、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李志坚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赴英国留学深造,近年来他也成为广州欧美同学会的常务副会长,推动广州欧美同学会发挥联系广大留学人员的桥梁纽带作用。

李志坚表示,广州欧美同学会是服务广大留学人员的群众团体,具有悠久的历史,近年来,他们努力践行留学报国人才库、建言献策智囊团、民间外交生力军的责任与使命,积极推动“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(广州·生物医药)”申建工作,启动“广州欧美同学会海归青年创业报国‘云帆计划’”,办好“羊城海归系列”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,在留学人员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,留学人员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逐步提升。

“当前广州市正在聚焦数字化、绿色化、国际化转型,推动高质量发展,加强高水平治理,创造高品质生活。”李志坚认为,这将为拥有海外经历、国际视野的留学人员,特别是留学归国青年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从自身做起

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

“我很幸运能向世界讲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故事。”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二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安然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,她认为要从自身做起,善靠各方力量,讲好中国故事。

让她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参与新华社录制的一档英文节目“China Chat”。在节目里,她和另一名人大代表现身说法,向几位外籍人士讲解何为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。安然说,她谈到人大代表的代表性时就以自己为例子,她自己是归侨无党派人士,代表的是海外600万华侨,同时也代表了回国报效祖国的一批留学归国学者。

“无论我的身份是留学归国学者、归侨,还是人大代表、教师,不管哪一种身份,都要发挥不同角色的优势,做好同一件事情,那就是讲好中国故事。”安然认为,讲好中国故事,不仅要依靠国人,还要善靠广大华侨华人以及留学生群体力量。因为他们是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,也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。

乘着改革开放

和国家发展东风找到远方

“我是乘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发展的东风找到了我的远方。”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、计算机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赵淦森说,他是一个在农村成长起来的孩子,正是赶上发展的机遇,他不但上了大学,还去了英国攻读博士,这是以前他不敢想象不敢奢望的。

第二次发现“新的远方”,是赵淦森在世界最顶级的大数据公司工作不久后,决定回国的时候。“在我留学归国希望报效祖国的时候,祖国给我一个全新的舞台,让我发现了新的远方。”赵淦森说。

他曾花了2年时间,专门寻访“两弹一星”老一代科学家艰苦研发的足迹。他注意到23位“两弹一星”功勋奖章获得者中,有21人是留学归国人员,钱学森在国外20年是时间最长的。在半个世纪前,留学归国的前辈们就给他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。

赵淦森表示,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、科技工作者、留学归国人员和教育工作者,更加需要有“与民族大业同心,为民族复兴奋斗”的决心和精神。

人生十字路口

庆幸选择了回国发展

“感恩祖国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时代、非常好的平台去追逐再生医学的梦想”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再生医学与3D打印技术转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智勇很庆幸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,他选择了回国发展。

张智勇从小对生物医学就非常感兴趣。他曾前往新加坡、美国等国家求学、工作,并最终选择了再生医学这个行业。后来,他在留交会上了解到国内生物医药发展的光明前景,“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”,于是在2012年选择回国。

“我们立志把知识变成产品,为临床去做有意义的事。”回国后,张智勇提出要培养有产品经理思维的科学家,他从其他城市来到广州,就是认为要真正造福病人需要研发和临床结合,而广州提供了这样的机会。过去5年,张智勇带着团队将开发的多项技术在临床推广使用,其中一个项目治疗了几百位在传统医学上走投无路的病人。2020年,张智勇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。

“希望未来10年能够尽我所能,让再生医学最终能够成为临床的一个常规治疗手段。”张智勇对未来充满期待。

培养紧缺人才

将自身光热发挥极致

“在国外学习、工作的8年,是我自身成长和修炼的过程,也是一个让我有机会来成长、来报效祖国的过程。”华南理工大学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殷盼超说,当初因为国内新材料领域有待发展,他选择去国外求学,学成之后便回国。

让殷盼超感觉幸运的是,他遇上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引进人才的机会。“广州国际校区是吸引和培养海归科技工作者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。”

成为教师后,他时刻记得要践行立德树人,不断为社会输送人才血液。他表示,当时没有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,他们在国内率先开辟了散射方法概论这门课程。这为大科学装置建设系统地培养人才、输送紧缺人才提供了助力。

“在这伟大的时代,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要不负时代、不负韶华、不负人民,将自己的光和热发挥到极致。”殷盼超说。

关注老龄化

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

“我们将海外的学有所成,有效地融入到中国本土的教育,能够不断地影响青年学者的成长。”抱着这样的理念,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、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、博士生导师谢黎炜于2017年完成了10年的留美学习和工作,踏上了归国之路。

谢黎炜来到了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,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,围绕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,从零开始组建科研团队。回国后,他对每一个研究生和青年科研人员,秉承因材施教和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。在过去5年里,从谢黎炜的实验室走出的学生中,很大一部分已经在学术界、公共卫生、以及企业就职,也有一部分青年学生,求学海外。

谢黎炜注意到,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。对此,他所在的团队一直探索在人类衰老和健康奥秘的路上。此外,该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,努力推动创新药的本土化和临床试验。

“我们团队将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,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实现,贡献我们的力量。”谢黎炜说。

将留法学人的

初心与使命代代传承

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副主任、副教授徐翌茹曾在法国里昂留学,她记得那里有中国近代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所大学——中法大学,它代表了中国教育史上辉煌的一页,也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篇章。这里走出了新中国的创立者、中国现代科技和文化艺术的奠基人,所以只要遇到刚到里昂的中国留学生,徐翌茹一定会带他们到中法大学旧址转转,讲述这些留学前辈的动人故事。

如今,徐翌茹已带着满腔热忱学成归国。目前,她的研究方向是病理语言学与临床语言学,主攻方向是中法两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语言问题研究。每当自己的学生赴法留学之前,她都会嘱咐他们有机会去里昂中法大学旧址看看,了解这段历史,将留法学人的初心与使命一代代传承下去,在法国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中国文化。

“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、大国担当。”徐翌茹希望新一代的青年海归继续为世界人文学术进步作出贡献。(广州新闻发布)

服务热线 在线资讯 关注微信 官方微博